生態保育

2013-06-24 19:40

一、保育物種

(一)曾文水庫

    曾文水庫集水區位處中低海拔山區,日照充足,氣溫適中,雨量豐沛,具有極豐富而多樣的生態資源。由於曾文溪為台灣重要河川,故針對其流域生態環境之研究較多。整體而言,曾文水庫上游集水區雖多為人為干擾頻繁的淺山地區,但仍有許多應重視保存的生物資源。曾紀錄到的保育物種包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黃魚鴞(洪孝宇,2007)、八色鳥(林瑞興,2006)、III級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埔里中華爬岩鰍(李德旺,2000)與朱鸝(水利署,2010)等,相關文獻彙整如下表所示。


 

(二)南化水庫及烏山頭水庫

     南化水庫及烏山頭水庫集水區主要位於南部丘陵區域,其泥岩地質經溪流切割,以及自然風化、崩塌過程,形成特殊的惡地地形,雖久經人為大面積開墾,仍為許多物種特化的適生棲地。過去在西南部的常見物種,如草鴞、黃胸黑翅螢、台北赤蛙、脊紋鼓蟌及淡水蝦蟹等生物,近年皆因為棲地破壞而族群量大減。烏山頭水庫與南化水庫因水源保安管理政策,於庫區上游保持了相對鬱閉的草澤與次生林環境,為該區原生動植物存續的重要空間,具有「生態避難所」的關鍵價值。然而台灣西南部淺山平原之基線調查較為零星,既有文獻並不完整,生態環境之資料尚處在累積階段。近年西拉雅國家風景區致力於生態資源相關調查,發現本區是某些珍貴物種目前在全台灣少數的發現地,亦不乏於鄰近淺山發現新物種的紀錄,茲將目前已知重要保育物種彙整如下表所示。

 

 

 

類型 重要物種 保育層級 保育現況與棲地評估
陸域植物 紅柄實蕨 易受害 族群小且狹隘分布,全島實際佔有面積小於100平方公里,分布紀錄僅南投的蓮華池、嘉義環曾文水庫一帶、臺南關山村到袋子寮一帶、臺南高雄交界的內英山等地。
小垂枝石松 瀕臨滅絕 無論分布區域、實際佔有面積、棲地範圍、面積及品質、生育地點或小族群之數目、能繁殖之成熟個體等條件均持續減少,野外能繁殖之成熟個體少於2500株。
雙心皮草 易受害 族群小且狹隘分布,臺灣產於中南部地區,常生長於山谷或溪谷兩旁的岩石上,族群實際佔有面積小於100平方公里。
灰背葉紫珠 易受害 為臺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臺灣南部中低海拔山區,族群實際佔有面積小於100平方公里。
水域動物 黃胸黑翅螢 新種 甫由螢火蟲專家陳燦榮先生等人發現該保育物種重新出現在西拉雅風景區內,同時新鑑定出2個新種的螢火蟲,同屬一個地理區域的曾南烏水庫集水區上游的水域環境也對該物種的生存有潛在重要性。
台北赤蛙 II級保育類動物 水質環境的破壞,尤其農藥的噴灑,是造成其族群銳減的最大主因,曾南烏集水區上游尚存天然未受汙染的溪流環境,提供當地兩棲類物種珍貴的生存環境。
脊紋鼓蟌 稀有種 近年僅於臺灣南部發現7處族群分布,包括台南縣大內鄉、關廟鄉、龍崎鄉內無污染的泥質底層緩流,沿岸有草叢的溪流環境,曾南烏集水區地理距離相近且棲地特性相似,可能為其適生棲地。
臺灣馬口魚 特有種 廣布台灣低海拔野溪,性喜低溫清澈水域。
哺乳類 非保育類 台灣野兔 曾為全台廣布,然人為開發造成之棲地破壞威脅使族群存續面臨危機,本區內人工修整度較低或荒蕪之果園為其重要棲地。
  其他 鼬獾及大赤鼯鼠在該區具穩定族群。
II級 環頸雉 為亟需保育復育物種,維護現有自然草生地、降低農墾地和河岸高灘地的擾動頻率為重要課題。
Ⅲ級 其他 白鼻心與台灣獼猴為本區域數量較多之哺乳類動物
鳥類 I級 熊鷹 據估計全台將約500隻次,數量快速減少,主要威脅包括直接獵捕、棲地干擾與破壞。
  台灣草鴞 大部份出現的地區均在人跡罕至不易到達的惡地形崩塌地和中、下游河川沖積地,烏山頭與南化水庫一帶歷年皆有觀察紀錄,為全台僅存少數棲地之ㄧ。
  林鵰 主要棲地闊葉與針葉混合林近年頻遭開發破壞,目前在烏山頭集水區有零星紀錄。
II級 其他 其他針稀猛禽包括赤腹鷹、鳳頭蒼鷹、雕頭鷹、大冠鷺、熊鷹、紅隼及鳩鶴,在此區亦不乏觀察紀錄。
蛇類 II級 斯文豪氏遊蛇 台灣特有種,主要棲息於山區和較潮濕的環境
  其他 本區野外觀察紀錄尚包括龜殼花、錦蛇、雨傘節等。
蝶類 非保育類 紫斑蝶 特有遷徙性蝶類,冬季氣溫下降,台灣南部的山谷因為阻隔冷空氣而較為溫暖,吸引大量的紫斑蝶聚集到山谷地的森林中越冬,長期研究紫斑蝶的詹家龍曾記錄到曾南烏集水區範圍有2處紫斑蝶的越冬聚棲地。
  南方燕藍灰蝶 幼蟲以假地豆這種直立豆科為寄主植物,假地豆主要生長在偏陽性的草叢、灌叢間,零星分布全島,今年曾在曾南烏集水區有發現紀錄。

  

二、工程生態檢核

(一)目的


 

     為考量水土保持工程對生態環境之影響,本局於曾文、南化及烏山頭水庫內,透過現地勘查及生態檢核表之填寫,進行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之評估與追蹤。

(二)檢核流程

  

(三)生態敏感區圖

     生態敏感區為環境敏感區概念之延伸,Ndubisi等(1995)從自然資源保育的觀點出發,將環境敏感區定義為能夠永續維持當地生物多樣性、土壤、水及其他自然資源活性之核心範圍或地景元素。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8)基於防減災與永續利用的考量,提出「環境敏感區」,係針對生態系或人類的特殊價值、或潛在天然災害等特性,且容易因人為活動或不當開發干擾而產生不可逆環境衝擊的地區,環境敏感區之劃立與管理應透過環境專業人員評估,在不影響永續利用的前提下,予以適當的保育或限制開發。
然國內環境敏感區圖繪製時,通常以縣市為尺度,非以天然地景為疆界,且甚少將生態系功能納入考量因子,導致無法直接回饋至水土保持工程使用。為可符合水庫集水區管理及治理需求,本局依敏感區運用原則並加以改良,提出整合應用之方法,如下表所示,並套繪製圖產製各工程區之小尺度生態敏感區圖如下圖所示。

 

 

 

尺度 考量範圍 工作目標 工作內容 成果應用
水庫集水區全流域 集水區內生態資源盤點 文獻、圖資蒐集與彙整 集水區分級管理
野溪子集水區流域完整性 釐清流域生態課題 彙整學術及民間關注議題 < 子集水區治理前期規劃
工程施作影響區附近微棲地 標定個別工程生態保全對象 現勘確認生態保全對象與保育策略 各工程生態保育方案


南化水庫羌黃坑庫區護岸整治工程小尺度生態敏感區圖


放大圖


生態敏感區分布圖

資料來源: 生態保育

© 2013 版權所有。

Make a free websiteWebnode